「健康碼」全國一碼通行 「就地過節」是社會信用制度的先試先行

中國當局勸阻民眾不要在農曆新年外出旅行,以遏制疫情傳播。(示意圖/Li Lin)

每逢佳節倍思親,一首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》唱出了中國民眾對團圓的渴望。在往年即使春運一票難求,騎摩托車回家也止不住外地務工人員對回家的執念。

隨著中國大陸多地新一波疫情兇猛,春運的疫情防控大考也即將來臨。連日來,中國多地地方政府發佈通知,宣導黨政機關幹部帶頭在工作地過節,提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「非必要不離,非必要不返」,成為輿論場中熱議的話題。

然而,中共透過免費退票、現金紅包、補貼、消費券、旅遊景區免費等優惠舉措、強制低風險地區做核酸檢測和隔離等,勸阻大陸民眾不要在傳統的農曆新年外出旅行,而是留在居住地過節,以遏制武漢疫情傳播。

「就地過年」的政治正確

不少媒體對中共「就地過年」的倡議表示理解,但基於倡議的資訊傳播特徵和具體實施細節,輿論仍存在疑慮和困惑,其一,輿情熱度持續時間短,倡議引導力是否充分?其二,部分用詞仍有待商榷,何為「非必要」?其三,農民工、留守兒童、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如何安心過節等?

諷刺的是,各地又是隔離又是檢測,而且熱捧別回、別走的政治正確,對於一整年在外打工的人來說,春節意味著什麼,這些人不懂。一些省份提出了用薪留人的辦法,相關部門通令,對企業以崗留工、以薪留工進行了頂層設計。關鍵在於,這些工人拿得到補貼嗎?

一些省份提出了用薪留人的辦法,而工人們真能拿得到補貼嗎?(示意圖/Unsplash)

另一方面,工地農民工和打零工這些人怎麼辦?現在的狀況是無工可打、無地可住、無錢可花、已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,對於這個群體來說,生存的壓力比病毒更嚴重,這個尷尬群體的存在卻沒有聲音。

打工人什麼時候就是本地市民了?別用疫情綁架打工人的心酸,提倡市民就地過年,那些千千萬萬打工者可不是市民。因此,如何加快外來務工者群體市民化,讓他們能在工作地紮根下來,讓小孩、老人也在身邊一起生活等,才是關鍵。

「健康碼」是「社會信用體系」的異化

為了配合疫情防控,除了口罩,大陸民眾出行必不可少的是手機上的健康碼,尤其是需要異地流動的人們。每到一地,常要不厭其煩地通過各種方式,或下載APP,或通過微信支付寶掃碼,登錄各地不同的健康碼。這讓許多人頭疼,不帶手機你哪裡都去不了,帶上手機你在哪裡,中共都知道。

然而,杭州率先推出了健康碼,除了省級健康碼外,許多城市也開發了自己的健康碼,如廣州的穗康碼、深圳的深i您、南京的寧歸來等。一時間,各種健康碼如雨後春筍出現,常常在一個省內既有省級健康碼,又有多個城市的健康碼。

北京市一間肯德基入口處調取健康碼的提示。(N509FZ, CC BY-SA 4.0)

窮則變變則通,一款模擬健康碼的APP應運而生,假健康碼App可隨意展示各地區健康碼、復工碼、通行碼的不同顯示風格,也可展示綠碼、黃碼、橙碼、紅碼狀態,更可自訂顯示資料,如地區、城市、姓名等,偽碼被抓代表國家技術已經修補漏洞也升級。

事實上,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聯合多部門發佈關於做好2021年春運工作和加強春運疫情防控的意見,要求春運期間推動「健康碼」全國一碼通行,避免因掃碼造成聚集。

「健康碼」是「社會信用體系」的替換詞

眾所周知,中共正在建立全球最先進的高科技系統之一,其中包括監控攝像頭、人臉識別技術以及對巨量數據進行梳理的大型演算系統,以此來監視國民動向。

直言之,自2014年頒佈的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(2014-2020)年」,規劃在2020年完成社會體系的全覆蓋。為實施「綱要」內容,縣級以上各行政區,幾乎都建立跨部門的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」,由市長或副市長擔任組長,牽頭單位就是「發改委」,各地還有一個大數據單位負責數據。

關鍵在於,社會信用體系創造出一種模式,能夠深入與社會底層群眾交流,蒐集社會底層群眾的大數據,反過來控制底層人民的行為。中共政權要推動社會信用系統,原本只能在個別城市裡面試點。

眾所周知,中國政府官方網站「信用中國」中的「地方信用網站」一欄上,早有列入「港澳台」,落實的還有杭州的「錢塘分」、廈門的「白鷺分」、福州的「茉莉分」,現在「健康碼」可以全國一碼通行,也就是規劃在2020年完成社會體系的全覆蓋,政策並沒有落後延滯,社會信用體系的落實已經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