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絲數不到10萬,微網紅、奈米網紅為何夯?
粉絲數不到10萬,微網紅、奈米網紅為何夯?新創靠hashtag找到這群人的商機牌找「網紅」,或者是意見領袖(KOL,Key Opinion Leader)來行銷,已經是常態,同時也是網紅們重要的變現管道。
隨著品牌大量地找尋網紅,最明顯的成長就是水漲船高的價碼。英國社群媒體行銷公司Hopper HQ所公布的「Instagram富人榜」上,名媛凱莉・珍娜(Kylie Jenner)一則貼文要價新台幣3,700萬元。而台灣頂級網紅的價碼,據了解一則曝光也上看百萬台幣。
小於兩萬粉絲的奈米網紅崛起,就靠便宜、接地氣
根據網紅行銷公司Markerly分析80萬個擁有1,000+追隨者(follower)的Instagram用戶,資料顯示追隨者小於1,000人的帳戶可以獲得「Like」的比例大概在8%左右;若超過1,000萬追隨者的超級帳號,獲得「like」的比例則降到1.6%,留言比例則分別為0.5%與0.04%。
所以Markerly認為:擁有1-10萬追隨者的Instagram帳號,是同時具有「行銷商業價值」與「良好互動率」的量級 。因此,微網紅(Micro)、或是奈米網紅(Nano)應運而生。量級的劃分以2萬追隨者為臨界點,2-10萬追隨者稱為微網紅(Micro);小於2萬的則是奈米網紅(Nano)。
這些微、奈米網紅,對你來說也許是陌生人,但極有可能是別人眼中的意見領袖,且比起大網紅來說更加親民、接地氣。除了互動率之外,追隨者少於10萬的網紅們還有個重要的特色——便宜。一位大網紅的貼文價格,可能可以請到30位以上的微、奈米網紅。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選擇小網紅的成本轉嫁到「溝通」上,許多微、奈米網紅都是素人,對於品牌、廠商的要求可能無法一次到位,需要更多次的來回溝通。(咬走小七嘴邊32塊肉!全家開張台鐵門市)
打對受眾,ONE Shot從下到上尋找網紅
也因為微、奈米網紅不是人人認識,光是要「找」到這些人就是商機所在。越來越多平台在協助品牌與廠商找網紅,同時提供網紅自我曝光的機會,如愛卡拉KOL Radar、AsiaKOL亞洲達人通、新創MATCH Now媒合平台等。KOL Radar負責人鄭鎧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,KOL Radar上線短短兩個月內就有逾4,000家廣告主註冊,每日不重複訪客也高達千人。
不過,這些平台大多以網紅類別區分,如美妝、保養、穿搭、運動、親子、美食等,讓品牌與廠商從想宣傳的「商品類型」,由上到下找尋適合的網紅合作。但有可能出現受眾不一定精準的情況,如宣稱自己屬於美妝保養類的網紅,吸引到的族群可能大多是男性。
因此,新創公司ONE Shot提出另外一種找尋網紅的方式,結盟技術夥伴Tagnology,爬梳Instagram上的貼文內容、hashtag、地標、粉絲數、互動率、受眾男女比、國籍,以及假粉絲比例等,讓品牌先瞄準受眾,再反推需要的網紅。(他用演算法「寫」了一個Instagram網紅,換來吃不完的免費午餐)
如好自在的新產品衛生棉「小美棉」,鎖定的目標受眾族群年齡層偏小,難以找到適合的網紅來行銷。ONE Shot從hashtag、受眾年紀與性別、互動率、假粉絲數與語言,五個層面做分析,如hashtag方面,找尋使用「#ootd」、「#whatsinmybag」、「#yolo」、「#期中考」等年輕學生常用標籤,鎖定在西門町、網美咖啡店打卡的族群,從中篩選出60位粉絲數在10萬以下的微網紅合作業配。
在受眾精準的情況下,小美棉的業配貼文平均互動率超過15%,更重要的是造成許多人自主模仿,貼出與小美棉的產品照或自拍照,目前共有超過630+個tag小美棉的貼文。
另一個案例則是ONE Shot替速食業者做的分析,以往速食業者可能會找美食類型的網紅來業配,但根據Instagram的資料爬梳,喜歡吃速食的受眾使用的詞彙包含「煩悶」、「怒吃」「上班」、「沒飯友」,也許除了美食類型的網紅,還可以透過互動率、粉絲數量等來排序出上班族中最具有影響力的網紅消費者,擴大行銷的受眾。(Instagram按讚數將消失,未來這2項指標更重要)
不過,網紅也不是一味找小就是好、找大就是貴,仍要看品牌與廠商所需要的成效而定,因此擬定行銷策略前,品牌與廠商應該反問自己到底需要什麼,是互動、曝光,還是轉換,面對不同的需求,來訂立不同的策略。不管如何,網紅議題還會延燒很久一段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