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報文學簡訊文學的先祖
電報是19世紀後期及20世紀前期重要的通訊方式,也對文學造成重大影響。
全世界最短的電報是誰拍發的?答案是法國大文豪雨果(Victor-Marie Hugo,1802~1885。圖一)和他的出版商。雨果歷時三十餘年創作《悲慘世界》(Les Misérables)一書,從1828年起構思,到1845年動筆創作,直至1861年才寫完全這本書。
當此書出版時,雨果急著想知道外界的評價,於是發了一封電報給他的出版商。整個電報文僅有一個問號「?」而出版商的回覆電報同樣簡潔,是一個驚嘆號「!」表示作品的好評如潮。雨果和他的出版商默契十足,讓人拍案叫絕。
雨果於1851年時反對拿破崙三世稱帝,被迫流亡國外。因此常以電報和法國各界聯繫。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《懲罰集》(Les Châtiments),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,加以諷刺,並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來凸顯拿破崙三世的恥辱。
雨果也譴責英法聯軍進攻北京,掠奪圓明園。他說:「在世界的某個角落,有一個世界奇跡。這個奇跡叫圓明園。藝術有兩個來源,一是理想,理想產生歐洲藝術;一是幻想,幻想產生東方藝術。」他接下來沉痛的說:「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。有一天,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。一個強盜洗劫,另一個強盜放火。似乎得勝之後,便可以動手行竊了。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,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。…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,一個叫法蘭西,另一個叫英吉利。」
今日的手機簡訊,發送接收的文字必須簡短,最適合實踐電報體風格。中國文學的短篇詩、詞、對聯尤其適合手機簡訊的發送。如果能像雨果這般善用標點符號,更有畫龍點睛之效,產生不同的境界。舉一例說明,千家詩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七絕詩《清明即景》:
「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
若將標點符號挪移一番,就變成一闕很美的詞:
「清明時節雨,紛紛路上行人;欲斷魂!借問酒家何處?有牧童遙指杏花村。」
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汪精衛政權,有一位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,名叫蘇青(1914~1982,圖二)。當年蘇青作品暢銷的程度不在張愛玲之下,而創作風格則有明顯差異。張愛玲與蘇青原先的私交不錯,但後來為了搶奪已婚的胡蘭成(1906~1981),鬧得不愉快。胡蘭成搞曖昧,劈腿於張愛玲與蘇青之間。在那個保守時代,兩女爭一男,是轟動社會的新聞。蘇青的成名作,更是令人難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