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文學金典獎入圍揭曉 獎項變革提升能見度
由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的台灣文學金典獎,今年共有224件作品參賽,今天揭曉入圍名單。圖書類今年擴大文類徵獎,共有30本入圍,創作類則有19件入圍。圖書類年度大獎以及新設的蓓蕾獎,將於10月下旬公布。
今年台灣文學金典獎圖書類擴大文類徵獎,共有147本圖書參賽,角逐金典年度大獎及象徵新人的蓓蕾獎項,競爭十分激烈,得獎名單預計10月下旬公布,贈獎典禮將於11月12日舉行。
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表示,文學是故事的發動機,文學作品應該作為其它內容產業擴張的源頭,但必須保留創作的自主性,所以要鞏固文學作品作為內容產業的起點。
他解釋,文學市場這幾年稍微低迷,過去以特定文類作為徵獎的模式,不能與社會完全密合。因此,台灣文學金典獎今年度擴增獎項,總獎金由新台幣290萬元提高至340萬元,而圖書類的徵獎對象不區分文類徵選,包含小說、散文、新詩、非虛構書寫等作品皆能同桌角逐,得獎名額並擴增為8名。
他也說,為鼓勵新人書寫,今年首度增設蓓蕾獎3名,希望透過廣大徵獎,擴增台灣文學視野、匯集文學長流。得獎作品之後也將在國際書展中推廣,並嘗試結合影視改編,讓文學可保有自主性並投入市場與產業。
圖書類評審團代表黃崇凱表示,今年30本入圍圖書名單,是評審團經過3天反覆討論激辯而來。相較以往,今年小說的數量是相對「歉收」的一年,現代詩的參選作品相對較多,也出現較多值得思量的詩集。因為不分文類,文學的界線是浮動的,每年情況都不會相同,也期待經過決選,將會有新詩或是散文、非虛構書寫的作品得到年度大獎。
創作類評審團代表路寒袖表示,在如今出版艱難的環境下,書店一家家關,還好有台文館持續努力,而從事母語創作的人令人敬佩,他們就像溪流裡的石頭,即使被水淹過,還是堅持在自己的位置。
台文館說明,這次圖書類入圍作品,題材殊異,多呈現社會時事、環境互動、人生成長等議題,用文字書寫社會脈絡,記錄真實面貌,觸動讀者內心情感,如鴻鴻「樂天島」(黑眼睛文化)、阿盛「海角相思雨」(九歌)、林彧「一棵樹」(印刻文學)、阿潑「日常的中斷:人類學家眼中的災後報告書」(八旗文化)等,彰顯今年圖書出版的樣貌景況。
台文館也說,創作類涵蓋劇本創作獎、台語新詩創作獎、客語新詩創作獎、原住民漢語新詩創作獎四大項,劇本有4名,台語、客語、原住民漢語新詩則各有5名入圍者。呼應今年初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,增加母語獎項得獎名額,鼓勵各族群踴躍投稿。
另外,入圍的圖書類作品將於全台北中南的書店舉行入圍書展,10月1日起在三民書局及其網路書店同步舉辦書展,11月份台中新手書店、台南政大書城等接續開展。